2012年4月16日星期一

劍道不僅練劍更是煉心



 “加強沉穩之實,以改進漂浮之輕;培養厚實之堅,以成熟尖銳之薄;修煉吐息之綿長,以延伸急促之太短;恢弘志氣之遠大,以戒絕格局之過小。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生涯青春,大道坦然;不動如山,一源之流,心動劍動,沛然正氣。”



這是廣州劍道中心修道館高高懸掛的一幅關於練習劍道的心訣題字,很有些道學的思想與儒家的氣息,以道學的虛靜、儒家的正氣貫穿於格鬥的劍術,動靜結合,交劍知愛,記者所看到的劍道便更像一種文化。
 被打中了不可以崩潰

來自中國臺灣的魏芳彬先生是在中國大陸練習劍道最久也是段數最高的人,他是這家劍道館的館長,他說劍道的迷人之處在於它是一種可以練習到死的體育運動,只要愛上它,便一生不能放棄。

“劍道注重精神,注重禮節。”魏芳彬拿著一根還沒有開封的劍對記者說。他拿的所謂的劍,其實是一根用4片竹子紮成的竹棍,這種竹劍,正是練習劍道之人的用劍。劍重500克,但做工頗有講究:要求取天然綠竹的中間部分,以臺灣的天然綠竹為佳。竹劍綁縛的皮帶,以鹿皮、牛皮為多。練劍所穿的道服則是棉布製成,便於吸汗。護在腰部的突出部分稱為腰垂,也是用竹片製成。練劍道的選手的整套用品,除了護面的鋼盔外,都是天然製品。“這是一種樸素的劍法。”魏先生說。這樣的劍和道服,400多年一直沒有什麼改變。

“劍道強調做事要主動,每一個回合都要主動進攻,主動壓迫對方。”據介紹,和奧運會項目中的擊劍相同的是,劍道也是對打,講求如何得點。頭部、腰腹部、手部、咽喉部,是可以擊打的得分點,擊中其他部分則算是犯規。按照比賽規則,劍道比賽一般每局5分鐘,先取兩點為勝,如果不分勝負則時間可以延長。但劍道更講求精神和禮節。“劍道是以禮開始,以禮結束。”據魏介紹,這是劍道不同於擊劍的地方,對打之前,都要互相施禮,對打結束,也要互相施禮,對打的過程中,如果擊中了對方,也要說“對不起”。擊劍比賽,勝利的一方可以盡情手舞足蹈地慶賀,劍道的比賽中則嚴禁這種“輕浮”的舉動。如果這樣,將被取消成績。

精神更是劍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是核心部分。這種精神,外行人看來是意志力,在練習劍道的人來說,稱之“殘心”。用魏芳彬的話來說,就是“被打中了,不可以崩潰。”什麼叫“不可以崩潰”?魏芳彬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一杯水,喝一口,剩下的不可以倒掉。留在杯中的這一部分,便是劍道習練之人的頑強的精神力量。而體現在比賽中,就算是被對方的劍擊中,也要轉過身來,看著對方,以表示這種精神力的存在。

劍道的要訣,注重“一眼二足三膽四力”,眼就是眼力,足就是步法,膽就是膽氣,力就是力量。“劍道忌諱蠻力,強調用智力和巧力。”魏芳彬說,眼睛是練習劍道之人的厲害武器,日久習練,成就自己的眼力,也就是要練成自己敏銳得近乎第六感的能力。這種第六感的能力,是捕捉最佳戰機的能力。“人不動是沒有破綻的,他攻擊你,則是你攻擊他的最好機會。”按魏芳彬的說法,就是在對手一動的刹那間,預先感知,並攻擊對手。

劍道可以“練到死”

“劍道的迷人之處,在於可以練到死。”魏介紹,日本的一位九段高手,去世前的一個禮拜還在練劍道。而魏先生自己的幾位老師都已經80多歲了,至今仍然練習劍道不輟。他說,這項運動可以增強人的心肺功能,對運動神經的鍛煉作用很強,而且可以鍛煉思維。那些80多歲的人之所以還能練習劍道,就是因為思維和神經得到鍛煉的緣故。“練習劍道的人,沒有得老年癡呆的。”魏芳彬說,這些很大年齡還在練習劍道的人,腦力很好,在他的印象裏面,那些80多歲的劍道高手,練習完了之後,還能端起酒杯大口喝酒,身體之強健,非一般運動者可比。

練習劍道對人的心肺功能是很大的鍛煉,據介紹,練習劍道每次都要兩個小時。每次下來,厚厚的道服都濕透了,“每次流汗都有1.5公斤。”魏芳彬說。一年四季,都是一套厚厚的重達4公斤的道服穿在身上,無一例外。

練習劍道是一項終身運動。無論男女老少都可以練習,但是淘汰率很高,流失率很大。為什麼?“很辛苦。沒有耐性的人是練不好劍道的。”魏芳彬說。按照國際劍道聯盟的規定,劍道可以分為10個段,段數越高,級別越高,六段稱之為“煉士”,七段稱為“教士”,八段稱為“範士”。魏芳彬是劍道七段,也是在中國大陸段數最高的劍客。

段數的高低,其實也是劍道修為的高低,按照劍道的說法,千日為“鍛”,所以練習劍道3年左右的人,只要加入一個道館,在比賽中有成績,就可以考段。“萬日為煉”,萬日也就是30年,所以要想成為煉士,非有30多年的修為不可。而教士則是比煉士更高一個層次的段級,也就是在劍道中有資格教學生的人。而要想成為範士,就要求劍術和修為都要成為模範,才可以成為範士,一般說來,範士這一稱號是對劍術有較大貢獻的人才能夠得到。高段的劍道選手,則進入佛教的境界,講求仁慈,不殺生,講求無劍,以心法制人。在日本,這些高段之人晚年就會跑到廟裏面,參禪悟道去了。從這個意義上,劍道包含了禪的精神在內。日本幕府時代的劍道高手山崗鐵舟,晚年以蠟封刀,自創無刀流,不求以刀制人,而以言語化人,就是劍學向禪意轉化了。

劍道推廣的奧運之路

源自日本的劍道在中國臺灣地區也很盛行。作為一名頗有成就的台商,魏芳彬練習劍道已有35年之久,在廣州居住10多年,他為練習和推廣劍道而不遺餘力。2007年8月,他和弟子們出資40萬元建成中國大陸唯一一家專業的劍道館。如今劍道館常有數十人來這裏練習劍道,也時常有外地的劍道愛好者來此交流切磋。據介紹,劍道在中國大陸才剛剛起步,現在,中國大陸還沒有成立劍道協會,且目前劍道尚不是奧運會項目,所以劍道的推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不過,魏芳彬說,經過日韓兩國劍道協會的努力,劍道這一體育項目已經成為奧運會的觀察項目。一個運動項目要想成為正式的奧運項目,通常要經過觀察項目、表演項目等階段才能最終在奧運會登堂入室。現在,劍道已經推廣到50多個國家和地區,算得上是國際化的體育運動項目,“如果順利,也許在2016年的奧運會上,劍道能夠成為奧運會的正式比賽專案。”魏芳彬樂觀地表示。不過他也承認,東西方文化的差距,是劍道成為奧運正式比賽項目的最大障礙,他舉例說:“劍道禁止賽後勝利的一方歡呼雀躍,按照西方人的思維就很難理解。”

“開劍道館並不賺錢。”來自中國香港的劍道愛好者蘇金星先生介紹,他舉例說,在廣州,首先是租場地比較貴,而對學員的收費一般是一個月100多元,這點錢頂多夠交水電費,而收費過高則可能導致生源的減少。現在各地的劍道館,主要不是為了賺錢,而是愛好。不過好在劍道愛好者所用的竹劍和道服都是中國生產並向日本出口的,相對比較便宜。一枚竹劍能用幾個月,只要100多元,3000多元的道服也能湊合。練習劍道的人相互之間非常友善,廣州的劍道愛好者到了上海,只要打個招呼,上海的道館一定會熱情地接待並相互之間切磋技藝,外地的劍道愛好者到了廣州,廣州的道館也會熱情接待。日前廣州劍道中心的道館內,就有10多名來自香港和深圳的劍道愛好者前來切磋技藝。

父子兩人被劍道改變性格

40多歲的楊練武是地道的廣州人,他懷揣習武防身的念頭投入劍道,卻被劍道理念徹底改變了初衷。廣州劍道中心修道館館長魏芳彬的夫人3年多來見證了楊練武的改變。在她的眼中,楊練武一開始是一個性格衝動的人,而現在她眼中的楊練武則要冷靜理智得多,脾氣也沒有那麼暴躁了。談及練習劍道的收穫,楊練武非常感慨。他介紹,自己小時候練習過武術,算是比較崇尚武力的人。一次,他偶然路過魏芳彬在麗江花園開設的劍道館,被裏面的喊聲所吸引,勾起了他練武防身的念頭。在練習劍道的3年多裏,他被劍道“交劍知愛”的精神所浸淫,明白了很多道理,也逐漸改變了自己的性情,“練了劍道後,遇事反而更加心平氣和,更多的是運動頭腦了。”

劍道不僅改變了楊練武的性格和處事方式,也改變了他的兒子。最初,楊練武的兒子沉迷于網路,不但身體差,學習成績也不好,更讓他難過的是,兒子待人冷漠,見面也不喜歡打招呼,“遇到你,理都不理你。”楊練武說。為了讓兒子能夠戒除網癮,並提高身體素質,他想出了一個“交易”的方法:只要兒子能夠來劍道中心練習一次劍道,就允許他上一次網。讓楊練武沒有想到的是,兒子不但由此喜歡上了劍道,戒除了網癮,而且學習成績也有很大的提高。現在,已經上高二的兒子,雖然學業繁重,但是只要有時間,父子兩人就會來到劍道館練習劍道切磋技藝。父子兩人被劍道改變的故事,在廣州劍道中心傳為佳話。

柔弱女孩被劍道改變生活

細語輕聲、柔柔弱弱的女孩楊惠芳是廣州劍道館為數不多的女孩之一。雖然剛剛練習劍道才幾年的工夫,現在的她已經是兩段。2007年的大中華杯劍道邀請賽上,以她為主力的北京上海廣州聯隊獲得了團體季軍的好成績。

在外人看來,這樣一位弱不禁風的女孩怎麼可能喜歡上劍道呢?“剛開始的時候,我是和男朋友一起來劍道館的。”楊惠芳介紹,當初她陪男朋友來劍道館練習劍道,她就坐在場邊看,一來二去,她也喜歡上了劍道。現在男朋友已經出國留學,但是她卻堅持了下來。不但堅持下來,而且日久浸染,成為了自己的愛好,也變成了自己賴以謀生的職業。現在,她辦起了一個網站,做起了銷售劍道產品的生意。她坦言,開始家裏人也反對她練習劍道,“畢竟大家覺得女孩子搞劍道挺難接受的。”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在她已經和劍道分不開了。練習劍道的這幾年裏,最讓她開心的是認識了很多的朋友,這些朋友來自各行各業,各個年齡階段,這讓她開闊了眼界。練習劍道偶爾也會受傷,“不過就是些淤傷,沒幾天就好了。”

劍友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幫助,這種感覺讓楊惠芳很放鬆也很快樂,出差在外,楊惠芳會記得帶上道服和竹劍,到各地的劍道館切磋技藝。而對方一定會熱情接待。“只要和對方打個招呼就行了,都是免費的。”她說。

和楊惠芳一樣,迷上劍道對於廣東工業大學大四的學生陳永雄來說,也是很偶然的事情。1.6米多的個頭、瘦瘦小小、一臉書生氣的陳永雄說,由於自己的身體不是太好,當初很想找一個適合自己的體育運動項目來鍛煉身體,但是他覺得那些對抗性很強的體育運動很容易損害身體。一次哥哥帶他到劍道館,從此愛上了劍道,現在哥哥因為生意的緣故已經不再練習,但是自己卻越來越喜歡。每週4次的練習他從來不落下,由於嫌不過癮,他還經常約師兄一起到館內練習。

“相比那些肉搏類的運動,劍道的好處在於不會傷害身體。”陳永雄感觸最深的是,那些七八十歲的老人還能練習劍道,“這是能練一輩子的運動。很有趣。”

鳴謝:中國互聯網青海 小陳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